一套卡片教会孩子“认识”情绪未成年人心理建设渐被关注

2024-07-07 01:31:1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套卡片教会孩子“认识”情绪未成年人心理建设渐被关注高兴、生气、悲伤、害怕……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与各种各样的情绪相遇,如何与这些情绪相处,则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日前,越秀护苗联盟成员——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文简称“齐志”)作为一家慈善组织,正式推出了自主设计制作的《情绪认知卡》。

  情绪认知卡根据心理学家提出的“基本情绪类别”理论来设计,选出孩子常见的48种情绪,搭配表情包插图,帮助儿童和家长学习正确识别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并有效地表达情绪。

  “我们过去也在关注困难孩子,但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方面的需求应该被多方关注。”齐志创办者李晓辉告诉记者。

  早前,齐志亦搭建了儿童心理云平台,提供线上咨询、预约服务和个案转介服务。其中将通过线上心理测评,可生成心理健康自我评估报告,让他们掌握自身的心理状况,并在后台根据测评结果提供监测、预警服务。

  他表示,“我们也希望对接枢纽型、平台型的社会组织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一同探讨儿童心理支持技术包以及儿童心理云平台如何试点推广,并不断迭代,在困难儿童群体中形成有效的服务覆盖。”

  很少人知道,李晓辉其实是“半路出家”的公益人。他在1997年从湖南来到广州,打理装潢方面的小本生意,后又因2008年的志愿者经历而投身公益,一直关注处于困境的儿童,到了2014年更是成为全职公益人,创办齐志,到了2016年,已发展出一支服务队,为数百名困难儿童实现微心愿,提供系列品格教育系列课程等活动,此后,还开展了个案管理服务,引入各类社会资源针对性帮扶。

  长期与困难儿童家庭打交道的他发现,困难儿童因家庭条件、沟通方式、社会交往等,多数存在自卑、社会融入度低等问题,普遍缺乏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乐竞体育官方网站,同时容易受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而困难儿童家庭的教育缺失、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则是影响困难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李晓辉说,物质上的改善并不能直接解决这些儿童面对的全部问题。

  李晓辉回忆道,这些年自己遇到过失去双亲的孤儿,悲哀的情绪难以消解,在校园更是难以找到朋友,而学业的压力一年比一年重;也有的孩子与原生家庭关系矛盾重重,同样难以找到友好的同辈关系,这时,孩子面对的困难其实涵盖了各种现实挑战,包括学业、经济、家庭关系等等,“孩子面对的困难具有复杂性和多重性,现实层面的困难会持续影响一个孩子,不是心理咨询师可以解决的。”

  “儿童心理健康需要外部支持系统,引入各种有针对性的资源并进行综合管理——家长要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而孩子需要找到朋友陪伴和支持,此外自己还要树立自信——不好的情绪要找到疏解的地方。这时我们需要多方发力,比如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开学业辅导、组织户外活动、引导结对朋友。”李晓辉说,“社交能力提升也很重要,有的孩子会在活动中结识朋友,逐渐敞开自己的心扉。”

  “我们有时会收到一些求助,有的甚至会有极端情绪的情况,这时我们都会和周边的公益组织或社工机构一同合作。”他介绍道,齐志发起的公益行动不仅关注困难儿童个人,也关注困难儿童的家庭。“困难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匮乏,家庭是他们最直接、最迅速的支持来源。”他说,齐志也经常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个案服务等服务,有助于强化家庭的保护作用,增强困难儿童家庭教育。

  “心理咨询师的干预其实也很重要,但这对公益组织或困难儿童家庭而言,都是近乎奢侈的资源。”在李晓辉看来,因此,防范于未然尤其重要,“为此,我们还搭建了儿童心理云平台,涵盖了科普、测评、答疑、咨询、转介等功能,可以对困难儿童及其家庭心理提供监测、预警、干预、缓解等支持。”他希望借助数字化平台,突破传统心理支持的物理、空间、时间限制,降低接受服务的门槛。

  值得关注的是,光有线上平台还远远不够。为打造完善的儿童心理支持技术包,推动心理健康支持覆盖处于困境中的儿童,一方面需要完善工具,另一方面也需要联动公益伙伴推动项目落地,将心理健康相关支持资源送进困难家庭。在工具完善方面,齐志便在第九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资助下推出儿童情绪认知卡。

  李晓辉说,“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既是家长的重要责任,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家长可以用情绪认知卡与孩子讨论情绪释义,帮助孩子理解情绪,提升觉察情绪的能力。引导孩子按照框架描述事件发生经过,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感受,释放情绪压力,提升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而在推动相关公益资源进入社区,李晓辉更是希望可以借此联动街道社区社工,以此为工具,引导家长轻松帮助孩子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李晓辉认为,制作情绪认知卡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只有联动社会多方,将这一技术包运用到学校、社工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社区等多个线上线下场景,才能实现技术效用的最大化。他说,“目前齐志已将情绪包送到十多个机构用于一线服务,大多是社工机构,但我们希望可以联络上更多社工站,一起推动心理健康支持普及,也欢迎更多社工机构联系我们。”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