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全国率先对接商保 上海首家社区医院还能提供哪些服务
全国率先对接商保 上海首家社区医院还能提供哪些服务上个月上海诞生首家社区医院,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社区医院。首家社区医院问世月余,一些创新举措逐步落地。就在近日,打浦桥社区医院成功对接商业健康
升级成社区医院后,打浦桥社区医院兜底基本医疗,还能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哪些补充服务吸引商业公司扩展业务到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社区医院又有哪些不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就此进行深入采访。
上海夯实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近年已建成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其中之一。5月13日,这家“小而美”的中心挂牌第二冠名——打浦桥社区医院,就此成为上海首家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何区别?记者翻看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发文,其中提及: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其意义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
细化到建设社区医院,主要任务有三:补齐短板,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抓住重点,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深化改革,提高辖区综合服务水平。
发文后历经五年,上海“慢工出细活”诞生首家社区医院。打浦桥社区医院补齐了哪些短板?“从曾经大而化之的全科,到如今更细分的科室,我们力争小毛小病在家门口就能为居民解决。”打浦桥社区医院院长金迎直言。
局部下的小手术,曾是社区诊疗空白,而今成为居民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从上级医院跳槽到打浦桥社区医院的田陶然医生,如今每周五天坐诊外科门诊,每周三下午开展手术,体表肿物切除、切痣、腋臭微创治疗……过去居民必须要跑大医院才能做的小手术,而今在社区已能迎刃而解。
居民秦阿姨因此深深获益。秦阿姨因电瓶车压伤右小腿,表皮略有破损,去大医院拍片排除骨折后,自行回家了。没想到第三天开始,小腿淤青肿胀,伤口周围皮肤出现大量水泡,她来到打浦桥社区医院外外科门诊。田医生解释:这是典型的严重挤压伤,如不及时治疗,会患上“骨筋膜室综合征”风险,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田医生为秦阿姨制定全面治疗方案,彻底清创、尽快溶痂、不定期换药、加强抗感染、消肿……经过三周努力,秦阿姨的下肢淤青感染情况明显好转。来自社区医院的统计显示:目前外科门诊日均30余人次,自门诊开设以来已完成清创缝合及各类换药2500余例,手术300余例。
打浦桥社区医院周围三公里内林立中山、瑞金、九院等数家医院,地理位置并不占优,怎样让辖区内5.53万常住居民“用脚投票”选择家门口,着实需要动足一番脑筋。
最新门诊数据显示:目前医院每天维持在1200人次门诊量,最高单日门诊量可达1600人次。居民刘阿姨道出许多人共同的心声,“虽然打车就能到大医院,但我欢喜到此地来看病。医生水平不错,环境也周到舒心!”
对标建设社区医院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升基本,首家社区医院能看啥毛病?记者发现,除了传统意义的全科、内科以外,康复科、中医科乐竞体育、口腔科、皮肤科等也颇受居民青睐。自今年春节后,打浦桥社区医院还根据百姓需求,先后开设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减重门诊、产后康复运动门诊、中医颞颌关节专病门诊、医防融合门诊……这些特色门诊、细分专病门诊的设置,极大满足了居民个性化需求。
从服务时间来看,社区医院也凸显优势。记者了解到,为居民提供“从胚胎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自去年11月起,医院已开设“887”延时服务,其中包括社区午间延时门诊、夜门诊以及周末门诊,保障一周七天不打烊,实时守护居民健康。
打浦桥社区医院康复诊室里,从早到晚几乎不停歇。记者走进中心康复病区,上下肢机器人、天轨、言语认知评估与训练等先进康复器械一应俱全。自从医院邀请瑞金医院康复科主任谢担纲特邀首席康复顾问,同时与多家大医院建成医联体,扎实康复功底后,每天白天这里成了脑卒中等老年康复患者的“大教室”。
一到晚间,康复科照样红红火火,服务人群则从老年人换成了年轻人。原来,就在年初打浦桥社区医院开出减重门诊后,不少年轻人纷纷来打卡。康复治疗师葛明杰、张阳告诉记者,运动减重风尚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运动动作指导、运动处方、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等需求也“水涨船高”。
白领刘先生就在附近上班,得知社区医院开了减重门诊,他第一时间来“打卡”。葛明杰为刘先生有的放矢定制“运动处方”, 其中包括核心、肩胛带的稳定训练,同时增加硬拉、实力推、静蹲三个发展全身的动作,配合20分钟有氧运动,以此达到最佳减重效果。
康复科科长冯媛媛介绍,膝关节踝关节受伤、网球肘等运动损伤逐渐增多,科室已与华山医院运动康复科建立合作联系,扩展服务内容、定期开展培训,进一步满足更多人群需求。
深化医改的“任务单”中,上海首家社区医院能做的还有什么?就在去年11月,作为上海市代表的金迎提出《关于将商业健康纳入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议》。商保能否“破冰”试水社区?这一开拓性的建议不到一年已经落地开花。
5月23日,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推出“沪理保”产品,创新性地将打浦桥社区医院作为护理服务保险产品的指定医疗机构,实现服务模式升级创新,就此开启全国相关领域“先河”。
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顾春生告诉记者,传统商保设置定点医院通常为二公立医院,社区医院作为一级医院,基本医疗服务之外,还能做什么补充?自去年底,公司连续数次前往打浦桥社区医院深入调研,了解到这家社区医院的服务特点。“打浦桥社区医院有100张床位,居民口碑十分不错,且已建成社区护理中心,我们紧密结合它的住院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服务,精心设计保险产品,经过多轮沟通、优化完善,最终打造出覆盖面广泛、居民受益且具有高度可复制性的保险产品。”
据介绍,这款“沪理保”产品在投保年龄上向下延伸(60岁以下人群也可购买),产品特别设置特定疾病住院照护护理保险金、特定疾病居家护理保险金两项保险责任,被保险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护理服务或现金给付。
“产品以输出护理服务为主,以此解决老龄化、少子化社会护理服务稀缺的现状。居家照护可以成为长护险的有效补充,住院照护这块,被投保人在打浦桥社区医院治疗期间同样能享受。”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
记者了解到,平安保险与打浦桥社区医院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平安保险推出“平安e生保”产品,正申请纳入上海保险码医保个账专区产品清单。未来获批后,居民在打浦桥社区医院住院治疗,也能在保单责任下进行理赔报销。除此之外,人寿、友邦等多家保险公司也前往调研,商讨合作模式。
作为高质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打浦桥社区医院已完成社区“三中心”建设(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金迎表示,结合“三中心”探索商保纳入社区医疗的空间,未来针对慢病人群,社区医院还可携手设计服务包,后续开展“防、筛、诊、治、康”等探索,以此为居民提供更个性化的健康保障。